集合香港廣州兩地、三個主辦機構(藝穗會+JCCAC+扉藝廊)、合共35位藝術家、策展人一起做個展覽,會是怎樣的景象?
這次的粵港聯展以「廣東主義」 x 「行路上省城」兩個題目鋪開:「廣東主義」好似一部廣東博物志,分門別類,各類繪畫/裝置/攝影作品、探討廣州城中村/春運/禽流感的各式現象陳列上架,都不約而同反映藝術家對「廣東」這個大文化概念的觀察,是今次乙城節向香港觀眾介紹廣州文化的重要注腳。香港部分的「行路上省城」,則緊扣粵港關系,10多位artist人手一個懷舊「藤喼」作為創作起點,他們雖然未經歷過「提著藤喼,行路上省城」的年代,但一班年輕的香港藝術家,以充滿個人感受和想象創作出來的作品,氣場非常強烈。
香港與廣州兩個城市的距離可以有幾近?就像這樣!
粵港兩地藝術家、策展人、主辦單位及工作人員大合影@JCCAC
「公仔貓」by 譚紅宇(廣州)
「城市對話」by 張震揚(香港)
「把所有的……混在一起」by 劉慶元(廣州)
「禾鞋」 by 羅至傑 (香港)
「一份合適的工作」by 鄧國騫 (香港)
「發生在一隻狗和八隻狗身上,六個關於死的悲劇故事」
by 老慧行(香港)
「喂」by 唐偉傑(香港)
「來自香港的風箏」 by 張嘉莉(香港)
「回家」by 張湘溪 (廣州)
「金錢正看著你」 by 朱耀煒(香港)
「樣辦人民」 by 陳正文(香港)
「關於旅行」 by 黎卓華(香港)
「繼續新青年」by 李俊峰+梁御東(香港)
「大陸人、北姑、海、廣旅、禽流感」 by 鄭琦(廣州)
「飛帳——城中村微公共空間計劃」by 馮果川(廣州)
「網」 by 盧麃麃(廣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