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3.jpg)
2010年1月22日 星期五
2010年1月21日 星期四
乙城節2010- Swing Party
2010年1月17日,由來自新加坡的Sing Lim連同五位國際級的搖擺舞者和四支香港爵士大樂隊,在尖沙咀鐘樓下為大家獻上了一場精彩絕倫的《搖擺派對》。逾三千香港市民和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在歡樂的氣氛中度過了一個美麗的午後時光。
乙城節2010-舞都得計劃
從乙城節開幕當晚起至16日一連4場《舞都得計劃》(Bare Stage Project)於藝穗會上演。從2006年至今《舞都得計劃》已成功舉辦四屆,今年更作為民政事務局主辦之「藝綻@冬日」活動系列之一。2010年BSP注入新力量:四位剛畢業於APA現代舞蹈系的女生,在只有音樂的輔佐下,純用身體在空置的舞臺上演繹了舞蹈的精髓。
2006-2009舞都得計劃年表:
2006 舞蹈思想家,同一個問題,知己知彼
舞蹈遊樂人,同一套遊戲,百戰百勝
2007 身體 音樂 想像 無限擴大
2008 返璞歸真,尋找舞蹈真諦
2009 舞就是
舞都得
2010舞都得計劃
身體 簡樸
空間意念 音樂情感
劇場 澎湃
BSP把舞蹈帶回最基本,不搭台、不放投影;
純用身體為主幹,重整樸實的本意,演變無限的可能。
2010年1月20日 星期三
乙城節2010 -粵港聯展‧行路上省城 x 廣東主義
集合香港廣州兩地、三個主辦機構(藝穗會+JCCAC+扉藝廊)、合共35位藝術家、策展人一起做個展覽,會是怎樣的景象?
這次的粵港聯展以「廣東主義」 x 「行路上省城」兩個題目鋪開:「廣東主義」好似一部廣東博物志,分門別類,各類繪畫/裝置/攝影作品、探討廣州城中村/春運/禽流感的各式現象陳列上架,都不約而同反映藝術家對「廣東」這個大文化概念的觀察,是今次乙城節向香港觀眾介紹廣州文化的重要注腳。香港部分的「行路上省城」,則緊扣粵港關系,10多位artist人手一個懷舊「藤喼」作為創作起點,他們雖然未經歷過「提著藤喼,行路上省城」的年代,但一班年輕的香港藝術家,以充滿個人感受和想象創作出來的作品,氣場非常強烈。
香港與廣州兩個城市的距離可以有幾近?就像這樣!
粵港兩地藝術家、策展人、主辦單位及工作人員大合影@JCCAC
「公仔貓」by 譚紅宇(廣州)
「城市對話」by 張震揚(香港)
「把所有的……混在一起」by 劉慶元(廣州)
「禾鞋」 by 羅至傑 (香港)
「一份合適的工作」by 鄧國騫 (香港)
「發生在一隻狗和八隻狗身上,六個關於死的悲劇故事」
by 老慧行(香港)
「喂」by 唐偉傑(香港)
「來自香港的風箏」 by 張嘉莉(香港)
「回家」by 張湘溪 (廣州)
「金錢正看著你」 by 朱耀煒(香港)
「樣辦人民」 by 陳正文(香港)
「關於旅行」 by 黎卓華(香港)
「繼續新青年」by 李俊峰+梁御東(香港)
「大陸人、北姑、海、廣旅、禽流感」 by 鄭琦(廣州)
「飛帳——城中村微公共空間計劃」by 馮果川(廣州)
「網」 by 盧麃麃(廣州)
訂閱:
文章 (Atom)